李煜被称为南唐后主,也就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的感情生活虽然丰富细腻,而且他的才华惊人,在诗词上面还有书法上面堪称宗师级的人物,但是这些这一切的才能都掩饰不了他在政治上的无能。
我们说李煜是个昏君,不能空口白说,空口白说这叫忽悠,咳,严重点被别人当成了造谣的,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昏君,这一点大家做出评判,我把他当皇帝的这些年干的事情大致的罗列一下,从这里先不说他干的那些糊涂事,就先从这些年表中,大家就能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李煜是公元961年当上皇帝的,他做皇帝的第一年,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派人去宋朝,对宋朝继续称臣,报告自己做了国主的事情,希望得到赵匡胤的许可,这充分表现了一个藩镇属国应该有的态度。
第二件事就是下令各地训练水军,演练水战。
主要的就这两件事,第一件事算是正常的,但是第二件事操练水军,这个命令说实话倒是让人振奋了一下,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觉得李后主或许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昏庸,他还是有点能力的,要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整治训练水军啊。
其实李煜训练水军,并没有什么多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当时在南唐陆军的实力远远逊色的水军的发展,而南唐的军事力量对于宋朝来说唯一具有优势的就是水军,就是长江,只要是李煜的水军能够看住长江,那么宋朝赵匡胤就不能威胁到南唐的统治,所以李煜加紧水军操练,只是为了在将来可能的战斗中,寻求自保而已,但是这次确实难得的主动了一次。
李煜其实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或许是因为他继位的时候他年纪还小,而心理年纪则更小,所以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但是他的一切措施都仅仅是在为了淮南自保而努力,而从来没有想过收复之前丢掉的淮南十四州,没想过开疆拓土。
在这里我们还要插播一个小事件,其实在去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960年,南唐还是有机会北进中原,恢复大唐盛世的,但是遗憾的是李璟不敢。
这件事的经过是这样的,那时候赵匡胤刚刚搞起了陈桥兵变,篡了后周柴荣的江山,但是此时的他立足还不稳,根基还不深厚,可以说这正是赵匡胤最虚弱的时候,也是中原政权从全盛时期的柴荣时代以来最为虚弱的一个时期。
而此时在淮南十四州的地界上后周名将,李重进却不服赵匡胤的统治,对于赵匡胤谋反篡国的行为进行讨伐,结果就打了起来。
要注意,此时的李重进在淮南举兵讨伐赵匡胤,而在北方还有一个藩镇造反,所以此时的赵匡胤可谓是焦头烂额,但是这样的两支藩镇的叛乱他还不至于提心吊胆,他相信只要是自己全力应对,还是没啥问题的。但是只要是赵匡胤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这两只造反的军队上的时候,他也么有能力兼顾其他地区了。
此时正是李璟起兵联系李重进的好机会,只要是它能够联系李重进,让李重进作为他们南唐的先锋,南唐则是李重进的大后方,而且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支持,这样的话,淮南的李重进将会有很大的几率挺进中原干掉赵匡胤,但是很遗憾李璟没这个魄力。
不久前刚刚被周军打的找不着北的南唐军不敢支持李重进,他们觉得中原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其实这就是一个眼光问题,当时的中原表面上看起来强大,但是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迅速的就有两个大将造反,其实这就是一个苗头,当时很多人愿意在赵匡胤的领导下继续功过无非就是因为赵匡胤的实力强大,并不一定是心服口服,所以只要是李重进等人在和赵匡胤的战斗中稍微占了上风,那么种个中原的风向都会发生变化,因为历来中原藩镇中都不缺少投机者。
而这还仅仅是中原政权内部的问题,说起外部问题更加的严重,北汉还在河东一带坚守,等待机会南下中原,而契丹也对中原有想法,对于他们前辈耶律德光的事迹,他们想着再搞一次。所以只要是中原政权出现问题,那么契丹和北汉绝对会趁虚而入的。
所以我们看一下,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强大的中原政权,实际上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纸老虎,而南唐在这件事情上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
因为南唐是个国家,所以他有资格和北汉和契丹坐在一起,只要是这三个国家一商量,再和李重进联系一下,中原绝对会陷入危机之中,但是李璟他看不到这一点,还沉溺在风花雪月中无法自拔。
但是赵匡胤却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他知道南唐就是一个关键点,南唐不出手,北汉和契丹也不大可能大规模的出动,一旦南唐动手,北汉和契丹绝对会不甘寂寞。那时候刚刚成立的大宋政权就真的危险了。
为了阻止这件事发生,赵匡胤还破天荒的在这一年赏赐了南唐不少东西,这在南唐和宋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李璟见到赵匡胤给他送了东西,以为这是赵匡胤刚刚登基做了皇帝给他的见面礼,所以也就没有多想,继续在皇宫里吃喝玩乐,享受大好年华。而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李璟不知道,李煜也不会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了一次北进中原的最好机会。
在李煜执政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年,这一年的李煜看起来还是有点干劲的,最起码没有糊涂到啥也不管,啥也不干。
但是在主要的政策上面,还是以妥协为主,这一年李煜派了三支上供团进入汴京,给赵匡胤送去了不少的东西,希望赵匡胤可以看在这些金银珠宝上面,不要进攻南唐。而事实上,此时的赵匡胤还真没准备好对南唐动手,所以自然是好言好语的敷衍着。
李煜得到了赵匡胤的“敷衍”却很高兴,他觉得自己能够在南唐混吃等死一辈子了。
而另一件大事,也就是李煜在这一年里面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就是他重视北部的边防,派了林仁肇到北面驻守长江一带的防御,这里是防备中原的重中之重,而林仁肇也是南唐的名将,他是在后周对南唐的战斗中崛起的,此时已经成为了南唐军界的名人。
到了第三年,公元96年。
这一年李煜基本上没没干什么事,他就和他的媳妇大周后在一起吃喝玩乐,吟诗作赋,而因为这一年宋军已经开始了他的征服计划,干掉了荆南,所以李煜对待宋朝更加的小心,而对于赵匡胤则是更加的讨好和献媚,不停地送东西给赵匡胤,希望能够为自己延续一点时间,而此时赵匡胤的目标并不是在这里,所以也就没有动手,继续和李煜虚与委蛇。
第四年,注定是让李煜悲伤的一年,公元964年。
这一年李煜的媳妇大周后娥皇和他的儿子李仲宣都死了,李煜整天生活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小周后,也正因为如此,李煜更加的沉浸在玩乐中,忘却了伤痛,也忘却了国家大事,忘却了自己作为一个君主的责任。
除了悲痛之外,李煜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在国内搞了一个货币改革,就是不搞铜钱了,实行铁钱。
南唐的货币危机,其实和李煜的关系并不大,他也算是个受害者,但是他搞的这个铁钱制度,虽然说也算是一个无奈之举,但是的确不是个好政策。
中国历朝历代很少有使用铁钱的,因为铁钱造价低,易于模仿,所以政府造钱都是用铜币,但是李煜不管这些,他就看上了铁钱造价低这一点,他或许想要用这一点的优势聚敛财富,供他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所以李煜有个规定,百信和官府进行交易时候,十枚铜钱里面必须最少有四枚铜币,最多不能超过六枚铁币,就靠着这一招李煜积攒了大量的同比,据说在金陵城被攻陷的时候,府库中存在的铜币将近七十万缗,这绝对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第五年,公元965年。
这一年没啥说的,李煜除了继续对宋朝进贡讨好之外,还是在皇宫里和小周后一起寻欢作乐,共享“太平盛世”。
第六年,公元966年。
这一年也是啥事没有,还是整天玩,而且还是变着花样的玩,可是国事啥的也不管了,倒是和宋朝的关系有所缓和,这让李煜很高兴,所以就更加疯狂地玩了。
第七年,公元967年。
这一年李煜搞了一个顾问委员会,算是终于干了件和南唐国事有关的事情,在这个顾问委员会里面的都是很有名气的大臣或者才子。
很多人看到,或许会觉得李煜这是终于清醒了吗?李煜终于要关心国事了,但是事实却是,他搞这个所谓的顾问委员会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探讨国事,而是经常探讨诗词,大臣们好不容易等到李煜要用得着他们了,但是却不是在国家大事上,而是在文学上,南唐再一次对李煜失望了。
不过也有人说,不论怎么着,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李煜的一点心路历程,他现在对于宋朝很有危机感,在后宫和小周后在一起已经不能使他完全忘却这个时刻存在的危急,所以他做出了一些改变,虽然这些改变看起来没啥用。
第八年,公元968年。
这一年也没啥说的,李煜此时的全部都被一件事牵扯住了,那就是他和小周后的婚事,小周后终于成了南唐的皇后了,大臣们也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为李煜操办婚事这件事上。
李煜做皇帝的第九年,也就是公元969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很奇葩事情,那就是李煜信佛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沉迷其中,他觉得只要是他相信佛祖,那么将来宋朝对于他的威胁就能迎刃而解,他还能继续做他的“太平皇帝“,他相信佛祖能够拯救他。
后来李煜就发布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令,那就是要求天下的各地开始的大量的剃度僧人,让人们出家,李煜或许认为自己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自己对于佛教那是功德无量。所以将来佛祖一定会保佑自己的。
而这一系列的崇佛行为,直接导致了李煜和群臣关系的恶化,很多人开始劝谏李煜不要信佛,或者你自己信佛可以,但是不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跟着你信佛。
这样的话,李煜最讨厌听,于是凡是敢劝谏他的,运气好的可能没啥事,要是运气不好,那就直接赶出去,一撸到底,让你多管闲事。
所以在第十年,公元970年,因为上一年剃度的人很多,所以就造成了全国的寺庙不够用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寺庙不够用了这怎么行呢,僧人们没有住的地方,佛祖会不高兴的,于是李煜立马就下令各地建造佛寺,而在皇宫中也搞起了佛寺,南唐变成了佛国了,呵呵。
而后来赵匡胤进入了南唐,发现南唐僧人之多,简直是骇人听闻,真是多的有点不像话了,虽然赵匡胤也信佛,但是此时面对众多的佛教徒,他必须要加以整治。
于是就在这些僧人中姓淘汰,只留下一小部分僧人在这里,而绝大多数的僧人则充军了,成了宋朝的正规军,很难想象之前还在那里敲木鱼的和尚们一下子就变成了拿着杀人刀剑的士兵。
第十一年,公元971年。
这一年赵匡胤灭掉了南汉,南唐朝廷的危机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恐惧,李煜也直接把这种恐惧反映在了行动上面,不久他就给赵匡胤上表,决定自己不称南唐国主了,而称江南国主,这基本上就是宣布废掉了自己的国格,彻底成为了宋朝的一个附庸,而在政府机构的设置上,也降了一级,随后还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给赵匡胤。可谓是卑躬屈膝了,而且他还给赵匡胤写信,说以后赵匡胤下诏的时候不用用尊称,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就行,这是李煜的一次试探。但是没想到,赵匡胤也没客气,真的就这样干了,这可把李煜和南唐众臣吓得不轻。
这一年,赵匡胤开始打造战船,这个战略目的就很明显了,发展水军目标就是江南。
据说有人曾经劝李煜把赵匡胤的战船全部烧掉,可是李煜却不敢,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主动地挑衅赵匡胤,因为李煜还天真的以为那样会给赵匡胤打他的借口。但是事实上,赵匡胤打他根本不需要借口。
这一年他还派了自己弟弟李从善到宋朝出使,但是自己的弟弟李从善却被赵匡胤留下了。
第十二年,公元97年。
这一年的李煜心情更为沉重和担心,于是对宋朝示好,自损礼仪,放弃了皇帝和国主的仪仗,完全用一个藩镇的仪仗,李煜主动对宋朝持续妥协。
李煜的这些行为的确是有一定的作用,那就是推迟了宋军进攻南唐的时间,因为赵匡胤看不上李煜,他觉得李煜性子懦弱,没啥能力,将来只要是自己给他点压力他也就投降了,所以没有把南唐当回事。
而他又在京城建造了一个大宫殿,称为礼贤馆,这就是专门为李煜准备的,只要是李煜投降,那么以后他还能继续在汴京过之前的生活。
但是李煜却不愿意到汴京去,这就是李煜的一个毛病,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别人就是不一样,他目前的实力和统率力,根本不是宋朝的对手,要是个聪明人早早的投降了事,省的将来得罪赵匡胤,比如吴越国就是这样干的。
可是李煜不是这样考虑的,他想着自己一旦到了汴京就算是寄人篱下了,哪种高高在上的日子就没了,而自己也成了阶下之囚,生死也操纵在了别人的手里。
所以李煜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很不愿意到汴京去的,所以他就想尽办法一直推辞,一直拒绝赵匡胤的邀请。
第十三年,公元97年。
其实赵匡胤不打南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确是没有百分之百必胜的把握,因为南唐方面还有不少的名将,当年他跟着柴荣进攻寿州,刘仁瞻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怕南唐还有第二个刘仁瞻。
而的确在此时的南唐的确还有几个忠心报国的大将,最出名的就是林仁肇。
但是最终李煜却中了赵匡胤的反间计杀死了林仁肇,这个故事我们后面讲,这件事堪称是李煜自毁长城,结果导致一个问题,南唐国内基本上没有能够依靠的大将了。
第十四年,公元974年。
李煜给赵匡胤写信,让他的弟弟李从善回来,但是赵匡胤却不愿意,而是继续下诏让李煜进入汴京,但是李煜也不愿意,所以赵匡胤就愤怒了,而此时南唐国内也没啥能人了,他的军队也准备好了,不久就喊上已经投降的吴越国,开始讨伐南唐。
第十五年,公元975年。
这一年六月,宋军和吴越军围攻了金陵,利于无奈之下出城投降,赵匡胤同意,至此南唐灭亡。
李煜在位十五年,但是真正干的事,我们也能从上面看出来,基本上啥也没干,除了前两年还关心一下防御和军事之外,其他的时间要么在玩,要么在讨好宋朝,十五年的时间,这还是挺漫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南唐没有励精图治,反而越发的衰弱了,李煜真是“功不可没”。(未完待续)
第229章 (南唐)亡国之君(上)
同类推荐:
【快穿】欢迎来到欲望世界、
她的腰(死对头高h)、
窑子开张了、
草莓印、
辣妻束手就擒、
情色人间(脑洞向,粗口肉短篇)、
人类消失之后(nph人外)、
不小心和储备粮搞在一起了(西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