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汉世祖 汉世祖 第868节

汉世祖 第868节

    然而,结果是,胶州港的治安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反而日趋恶劣。阳光之下存在阴影,繁荣背后也往往酝酿着罪恶。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依靠着胶州港湾的海利,几十年的发展下来,密州的人口、经济结构已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农渔依旧是主业,但不论官府还是民间,都更加重视海上了。
    因此,密州辖下的土地矛盾,并不尖锐,甚至于由于大量的人口涌入港湾赚钱谋生,导致有些土地抛耕。而密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腐败与治安。
    一个发展起来的地方,往往伴随着一些负面的东西,密州就是如此。依托着胶州港优良的港口以及对外贸易条件,各方势力蜂拥而至,形形色色,鱼龙混杂,尤其是民间,诞生了大量帮派势力,在胶州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如野草一般狂野生长。
    利益动人心,欺压良善,鱼肉百姓且不说,为了争地盘,抢财源,相互仇杀,每年发生的伤害案件,数以百计。胶州港的犯罪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即便有东海舰队在旁驻扎,也没有起到多少震慑效果,毕竟海军是没有权力上岸插手地方事务的。
    治安恶化,社会公序良俗受到严峻挑战,但密州与胶西县官府,过去却没有太多的作为。一方面,是官僚本身存在的妥协性,只要不出大乱子,维持表面安定,保证税赋的正常缴纳,不影响其名利前途,其他事情都是可以谈,有充足的妥协空间。
    而拥有胶州湾的密州官府,实则并不需要多做些什么,每年两税定额,摊派到他们身上的,毫无压力,甚至余利颇多。即便遇到些困难的年景,也有热心的土豪士绅们帮忙,保证完成朝廷的税收任务便是,而这种情况,本就是少数。
    为了让官老爷们当官当得舒心,下面那些蝇营狗苟之类,表现就更加贴心了,从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有也早就压制下去了。即便闹出了人命,也提前料理干净,绝不给上官们添麻烦,甚至于出现了一些潜规则,谁要违反,那将群起而攻之,比朝廷那些杀头的律法约束力还要强大。
    要市面繁荣,要民生安定,小事情,做出一个假象还不容易吗?至少在上官来视察的时候,密州永远是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密州就是一个十分魔幻的地方,世间最荒诞、最残酷也最真实的一面,在这里完美地呈现出来……
    权钱勾结就是一个客观规律,仿佛就是真理,任谁也违背不了,控制不住。不少密州官吏,收了好处,与那些黑灰色势力沆瀣一气,甚至于,密州官府还需要他们帮忙维持治安。
    否则,已经超过现有州、县衙门管理极限的人口,也根本管不过来,毕竟没有升格的密州,官府各类属吏严重不足,在这方面,朝廷做过明确限制。
    不得已之下,密州、胶西官府,在原本的职吏体系下,又设置了一些“编外人员”,翻译为“临时工”,用以辅助管理。
    而这些不在编的职位,虽然在官府眼中,不算什么,甚至是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但这些职位,却得到了密州地头蛇们的追捧,即便是临时工,那也是披着官皮的,对于一般的江湖草莽、黑恶势力而言,也是实实在在的权力,甚至是洗白上岸的机会。
    何况,普通的黔首氓民懂得什么,他们只认官身,也往往软弱地屈从于暴力与强权。官府的当权者们,有自己的亲旧需要照顾,地方的乡绅郡望以及那些商贾,也需要安排些自己人,方便做事,这些势力勾搭在一起,可想而知过去的密州地方究竟是什么情形。
    有官府做后台,掌握着执法权的那些“临时工”,自然是肆无忌惮,对普通工商农民,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密州的污浊情况,甚至流出州内,传到道司,河南道按察司当初迫于舆情,还对密州官府进行过一次治理,拿下了一些州县官员,但治标不治本,风波一过,时间一久,便故态复萌,即便作风有所收敛,但本质并没有多少改变。
    地方势力勾结在一起,是极其顽固的,对朝廷不敢反抗,面对打击也没有太多强力的反击,但朝廷想要根除他们,同样是不可能的。而作为朝廷代表的官僚,又往往受不了诱惑与威胁,与之勾结。刘皇帝所深恶痛绝的那些景象,在密州尤其突出。
    因此,当刘皇帝爪牙伸向地方道州之时,在河南这边,密州就是一个重点打击对象,武德司的专使王疆,更是下了狠手。
    作为大汉北方第一大港,胶州港还是比较受瞩目的,武德司也不可能没有丝毫察觉,只是过去他们的重心在于国安监控,吏治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若是把精力都放在地方的这些蝇营狗苟上,那武德司恐怕就干不了其他事情了。
    何况,过去的密州,虽然弊病丛生,罪恶重重,但表面上确实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茁壮发展的景象,官府的权威很足,朝廷的统治很巩固,这是超过武德司甄别标准的。
    不过,这一回,在刘皇帝意志下,武德司自然也转移工作重心,全心全意为刘皇帝的吏治澄清运动服务,把精力都放在反贪除恶上来。
    王疆也是前武德使王寅武的族侄,原本也是受了牵连的,不过等王玄真意外崛起,获得刘皇帝信任,拜为武德使后,王疆也跟着死灰复燃,后被任命为武德司河南道都知。
    对于密州的情况,王疆自然不是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很了解,以前不动,那是不在意,但如今诏令来了,政治狂潮一起,密州就是河南道这边第一个开刀的地方。
    王疆与京中专使相互配合,根据搜集的证据,对照名单,按图索骥,从州衙开始,把相关人等,一一锁拿。整个过程也非一帆风顺,有武德司的情报,加上紧急行动,对官僚的抓捕,很顺利,他可不敢反抗,以免以一人之罪,株连到家族亲人。
    问题恰恰出现在那些利益关连者身上,不管是豪强乡绅,还是那些黑恶势力,竟敢反抗,尤其是那些江湖草莽,居然聚众对抗官差拘捕。
    那些人胆大包天,以凶狠立身存世,无所畏惧,但再狠也狠不过武德司,直接将之定性为造反叛乱。于是官兵出动,平叛剿贼,那些盘踞在胶州港湾的大小民间势力,被扫平了一大半,很多人,连审讯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杀了。毕竟,都造反了,还审什么。
    对密州的综合整治行动,前后持续了近两个月,两个月后,密州州县官府,有八成的官吏下马,轻一点的就地免职,重一点则流放,而更多的是被押到西京去,不是去接受审判,是去赴刑。为了避免放权太过,刘皇帝做下了规定,如非特殊情况,一应犯官罪吏,都要押到京城服刑。
    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大整治,对密州而言,是伤筋动骨的,原本良好的经济形势受到重挫,民间的经营行为受到严重打击,官府混乱,行政秩序瘫痪了好一阵,港口也一度萧条,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证明朝廷的治贪除恶是错误的一般。也就是刘承勋回来得晚,要是早半个月,在胶州港看到的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随着道司随后的插手,一切终究是慢慢好转起来了。史德珫自河南各地调派了一些基层职吏,以填补空缺,甚至让副手权密州知州,把武德司席卷过后的烂摊子先收拾起来,恢复衙署职能,维持民间稳定。
    就像刘皇帝说过的,如今的大汉,当真不缺做官的人,像密州这种发展过头的地方,则是缺少官吏。朝廷治贪,固然让天下官僚感到恐惧,但同样的,也给一大批苦苦熬着的中下级官员更多机会,毕竟,有人下则必有人上,流动起来了方显活力嘛。
    密州之事,就是如此,河南道内,愿意到密州当官任职的人,可不在少数。且不提其经济条件,就冲其刚刚被整治过,就该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毕竟,两次炮弹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朝廷也不可能对一个地方反复折腾。在这一点上,官僚们倒是看得清楚。
    于是,密州的空缺,很快就被临时填补上了,涉及重要职位的人事安排,也只待上报西京,等吏部的确认落实,一般而言,基本不会反驳。当然,在这风波迭起,乱象纷呈的局面下,吏部大概是也是中暑最忙碌的一个部司了,毕竟涉及到太多的官僚上下与职位变动了。
    借着密州大清洗的机会,史德珫也把过去行政上积累的一些问题给解决了,首先便是给密州与胶州港升级,尤其是胶州港,从胶西县下独立出来,成为直属密州的县级港口,并配备完善的官僚机构人员,同时,大量扩充胶西、胶州港的僚吏数量,也满足管理需求。
    毕竟,以当初胶西县包括差役及乡镇属吏加起来,也不足三百人,却要管理整个胶西县与胶州湾沿岸地区,怎么看都不合理,完全跟不上胶州湾发展的速度,需适当调整,以适应发展需要。
    而经过史德珫各项整顿安抚措施落实后,密州也逐渐安定下来,毕竟底子在那里,只要秩序稳定下来了,什么都回来。甚至,由于清除那些吸血的蠹虫,很多人都发现,如今的胶州湾,空气都仿佛比往年可要清新多了,人也轻松多了。
    第287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
    由于一路航行的疲惫与辛苦,东海阁的宴会并没有持续太久,不到半个时辰,稍微表示了一下感激之情后,刘承勋一行人便离席了。
    当然,与宴的官僚名流们对此并未感到不满,相反,十分理解,毕竟对于大部人而言,能够参与这样的集会,并与那么几位天潢贵胄共席同饮,本就已经是一件幸事,岂能奢望更多,就算想要逢迎,也要看看自己够不够格。
    而对于刘承勋这几名王公来说,真正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还在私下里。花了一些时间安顿,就在东海阁,足足睡了一下午,到傍晚时分,方才恢复了些精力。
    秋意已浓,天气已凉,在这临海地区,就更加生冷了。披着件皮袍,站在阁楼上,刘承勋远眺胶州港内的景象。暮色之下,灯光密集,点缀港湾,绚丽而多彩,和谐而安详。
    见着这副场景,刘承勋的心情也不由多了几分安宁,还得是国内更加美好啊,熟悉的人物景象,熟悉的建筑楼阁,那些明亮的万家灯火,则让人倍感亲切。
    那良平岛位置再特殊,再有气象,也终究透着小气,还得是大汉本土的港口,方具大国的威严。当然,拿良平岛与胶州港相比,对前者也确实有些不公平了,尤其在当下这个时代。
    “去看看,刘昀、文海与致远伯休息的如何,若是休息好了,叫他们来与我一道用膳!”注目良久,刘承勋冲候在帘外的侍者吩咐道:“另外,把刘晖与荥国公也一起找来……”
    这一趟出海,一去便是两年多,如今归来,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两年多的时间,实在不断,当然,刘承勋更关心的,是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在南洋之时,消息闭塞,不了解也就罢了,既然回来了,自然要提前做些准备,以免回京面圣之时措手不及。
    小室内点着自南洋带回来的香料,浓香扑鼻,沁人心脾,温香雅韵之中,一干王公贵和谐交流着,氛围极为融洽。
    刘承勋简单地讲了讲下南洋的过程,以及在海外的见闻,当然很多东西不管是史德珫还是刘晖早就听说过了,但刘承勋讲起来,他们依旧听得津津有味的。
    不过重点还在刘晖与史德珫的讲解上,从西征的后续,到榆林之乱的始末,再到符皇后的驾崩……
    随着讲解的深入,听着的几个人表情也逐渐严肃起来,不复轻松。而提到符后的病逝,刘承勋也忍不住打断他,有些伤感地叹道:“天不假年啊!嫂嫂之崩,实在令人哀惋!”
    毫无疑问,对符后,刘承勋也是一向敬重的。而在场的人,不是皇子龙孙,就是公卿大臣,全都享受过皇后的恩遇,于是乎,谈话的氛围也不由多了几分严肃与哀伤。
    史德珫朝洛阳方向遥拜了下,也感概道:“孝贤仁皇后,温良贤淑,品性高洁,深明大义,对臣等一向关怀备至,娘娘之逝,天下人都为之扼腕叹息……”
    “陛下与嫂嫂夫妻情深,嫂嫂这一去,可想而知,对陛下是何等打击,他怎么受的了!陛下如今如何了?身体可还康健?”刘承勋平复了下心情,语气有些严肃问道,目光则盯着刘晖。
    这个问题一出,不论是刘晖,还是史德珫都面露异样。这个问题,似乎问到了关键处,事实上,很多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刘皇帝在符后驾崩后的变化,而此番在国内掀起的反贪除恶运动,就是刘皇帝这种变化最具化的体现。太直接,太刚戾,太狠辣,也太不容情了。
    “陛下身体并无大恙,只是日渐苍老,情绪不佳!”刘晖斟酌了下,这么答道。
    “看起来,国内发生了不少事吧!”刘承勋如此道。
    闻问,刘晖与史德珫二人,这才配合着,将反贪除恶的情况,以及眼下朝中的形势给刘承勋几人讲了一下。
    谈及这段时间,京城内外,全国上下的“官不聊生”,刘晖与史德珫虽然表现矜持,但那种感慨之情格外明显。而听闻的几人,也都下意识地严肃起来,虽未亲身经历,但仅从描述就能感受到那种恐怖的氛围以及千钧的压力。
    刘承勋沉默几许,又认真地思考了好一会儿,轻叹一声,看着史德珫道:“荥公,近来你这河南道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吧!”
    闻言,史德珫苦笑道:“不瞒殿下,河南道上下职吏,已经换了三成了,各州府知州、知府,都换了一半,其中又杀了一半。至于民间,打击尤其深重,整个河南道,抓捕了上万人,因为各种动乱,伤亡也逾万……
    然即便如此,陛下派遣的查案专使以及皇城、武德司的那些爪牙们,仍旧就不罢休,仍在搜罗证据,抓人,审讯,断刑……”
    听此描述,即便是刘承勋,也不由深抽了一口这暮秋的凉气。思忖片刻,拧着眉头,疑问道:“我观这胶州港内的景象,还算和谐安定,商民百姓神态轻松,形势非如你所言那般严峻。”
    史德珫摇了摇头,道:“这已经是下官与道司同僚,竭尽全力维持的结果了,再者,密州当地,前不久才经过一场深彻的究治行动,上上下下,几乎被清理一空,发生一起大动乱,死者数千人。
    下官也是费尽心思,方才使之重新恢复正常,但论气象,比之当初,还是要差上不少。至于其他州府县的情况,恕下官直言,不容乐观!”
    “这些情况,陛下可知?倘若情况,恰如你所言那般深重,甚至影响到行政治安,民生安定,为何不向陛下进言?”刘承勋问道。
    “陛下神目如电,对天下局势想来洞若观火,只是未曾亲眼目睹,仅从奏章上看来,总是少些说服力。何况,并非没有人上奏劝说过,但陛下意志坚决……”史德珫应道。
    话虽然未说完,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明确。刘承勋心中了然,要说天下最了解刘皇帝的人中,刘承勋绝对是其中之一,毕竟几十年的亲兄弟了,而刘承勋也是在刘皇帝的阴影下活了几十年仍旧尊崇显贵的亲王。
    话说到这儿,注意到恭敬有加的史德珫,刘承勋也有些回过味来了,拿起酒杯抿了一口,轻声道:“荥公今夜说了这么多,隐隐在向我诉苦,必又用意吧!”
    闻问,史德珫神色倒也泰然,沉吟了下,起身恭拜道:“下官有个不情之请,为河南全道官民安宁计,下官拟了一道奏章,希望殿下在回京之后,能代为呈禀陛下!”
    不过,刚表明这个意思,刘承勋便很干脆地拒绝了,很是果断,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荥公,若是其他事,我断无拒绝的道理。唯有此事,爱莫能助!你们的想法与顾虑,我能理解,但这道奏章,你还是自己呈上去吧!”刘承勋拒绝得,甚至有些生硬,没有任何客套抑或不好意思的成分。
    见状,史德珫愣了下,赶忙道:“殿下!”
    “荥公不必多说了!”刘承勋直接打断他,坦然地与之对视:“我初归来,对国内的情形,不够了解,因此不好随意评说。你们有话,尽可陈与陛下。而我能给荥公的建议,只有一点,那便是好生为政,保证河南官民的安定,做好了这一点,又何须顾虑诸多……”
    那也得做得到才行啊,史德珫心中哀叹道,然而见刘承勋态度坚决,也不好强求。这场夜会,终究在一种略微尴尬的氛围中结束了。
    刘承勋一向有“贤王”的名声,但在刘皇帝这种皇帝的阴影下,贤王可是不好做的,至少这政治能力是要足够的。而对于史德珫所请,刘承勋几乎不假思索便做出判断,这浑水,不能趟。
    同时,他的心中也不免生出些忧虑,对于史德珫的那些话,刘承勋不会全信,也不会不信。河南甚至全国道州的情况,必然不会是乐观的。
    而史德珫也是十分精明的老臣了,连他都冒着犯忌讳风险,求到他这里,若非实在没有办法,恐怕也不会出此下策。
    刘承勋有预感,就朝廷如此气氛,此番回京,怕也轻松不了。没回国前,心心念念,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来,如今才踏上乡土,却有种还不如再拖延些时日,躲过这场风波。
    不过,事已至此,消息恐怕早已飞马传向京城了。只在胶州港待了一夜,第二日,刘承勋一行便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第288章 老九又犯事了
    “禀官家,雍王、齐公、皇孙及致远伯郭良平一行,已然抵达京郊!”垂拱殿,喦脱快步入内,老脸上挂着笑容,兴冲冲地向正在审阅政事堂奏章的刘皇帝道。
    不出喦脱意料的,刘皇帝立刻放下了奏章,显得越发僵硬的老脸上浮现出少许波澜,笑意掩饰不住,道:“终于到了啊!传旨,让太子携百官出城,亲自去把雍王一行迎回宫!”
    “是!”喦脱应道。
    趁着刘皇帝高兴的机会,喦脱又禀道一事,语气就显得小心了些:“官家,楚公殿下也回来了。”
    闻言,刘皇帝脸上的笑意顿时消散无踪,那脸翻的,比狗脸还快。只见刘皇帝语气不善地道:“哦?人在哪里?”
    “楚公殿下正在宫门候诏,等待面圣!”喦脱道。
    “这小子什么时候如此规矩了,还宫门待诏,他是做贼心虚了吧!”刘皇帝冷淡地怼了一句,然后吩咐道:“那就让他候着吧,跪着等!”
    “是!”喦脱脖子一缩,应声去了。
    雍王的归来,似乎给西京注入了一点喜悦的波澜,太子携百官于定鼎门前迎接,声势很大,这样的待遇,整个大汉也没几个有资格享受。
    围观者甚众,大量西京百姓,闻讯而来,表达对雍王的欢迎之意,也顺便看看热闹。刘承勋官民中的名声一向是不错,也有过短暂坐镇西京的经历,因此西京百姓对他的印象也向来很好,当然,如此积极热情,更多的还是慕强羡贵心理。
    刘承勋此番回京,声势同样很大,且不提当初刘皇帝派给他的那个规模庞大的使团队伍,仅仅是从海外带回来的东西,便用了上百艘河船装载。也就是如今中原水运发达的,各条河道早已打通,否则那么多东西运到洛阳,是要费不少功夫的。
    在太子刘旸亲自迎接下,一行人笑语吟吟,十分融洽地前往皇城觐见刘皇帝。不过在宫门前之时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
    洛水河畔,津桥对面,皇城脚下,冬日照耀处,耷拉着脑袋,孤零零地跪着的那道身影格外显眼,楚国公刘曙。大队人丛带来的动静可不小,刘曙的心从来是不定,忍不住好奇,回头打量了一下,待看清当先走着的刘承勋、刘旸叔侄,顿时来了点精神。
    “这是怎么回事?”一边向前走着,刘承勋一边低声问刘旸。
    刘旸平和的脸上,也不由露出点无奈之情,解释道:“九弟在辽东又犯错了,被陛下召回,责跪宫门!”
    闻言,刘承勋脸上没有多少意外之色,只是不禁感慨:“这小九啊,都是当爹的人了,怎么还不知轻重。”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同类推荐: 偷奸御妹(高h)万人嫌摆烂后成了钓系美人肉文女主养成日志[快穿系统NPH]娇宠无边(高h父女)色情神豪系统让我养男人彩虹的尽头(西幻 1V1)温柔大美人的佛系快穿师傅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