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跳上舞台的,是土豆,番薯和玉米。
大航海时代是东西方开始密切交流的时代,很多植物种子都是这个年代传播开的。这其中土豆,番薯和玉米基本上都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间段传入大明的。
异军突起的三种美洲作物,是真正的“统治者福音”,“皇朝稳定大杀器”,“小冰河时代最能抵抗气候异常的农作物”。
可惜,崇祯兄就迟了一步,一步……泪奔,中国的演员都集体补过钙了。
作为通晓历史的穿越众,自然不会放过这三种大杀器。所以在已有的超过15万亩的轮耕熟田中,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这三种作物。
在后世,经过改良的马铃薯亩产可以达到3000——7000斤。是的,这不是放卫星,有些地方亩产万斤也不稀奇。
而穿越众这边由于各方面条件跟不上,所以马铃薯的亩产通常在1500——1800斤左右。当然,就现有条件来说,这个产量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不能奢求更多。
红薯的亩产和马铃薯差不多。这两种作物不但能现吃,还能给食品厂提供原料淀粉,用来制作各种易储存的食品。
至于说玉米……在后世,台湾的玉米产业走上了另一条路: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一种超甜玉米。皮薄、汁多、可以直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汁液满溢,就像水果一样。
穿越众自然不会种这么小资的东西——适合大田种植的普通玉米才是他们的菜。
另外,除了大田玉米外,在水土适宜的金门岛,粮食公司也安排开垦了高粱和玉米田——后世的金门高粱酒赫赫有名,喝完头不痛,是很不错的台湾特产。
……
以上三种作物,就是穿越众从明国大批移民的底气所在。这些高产速生的农作物,再加上从杭州和南亚收购的稻米,一波波抵挡住了吹气球般膨胀起来的人口。
偏居一隅的大金龙帝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根源就在这一望无际的农田中。
梁乐天他们沿着土路,在大田中穿行了好久才赶到接近中央山脉丘陵地带。
这一路上景色很单调:除了新开的大豆田,就是正在茁壮成长的主粮田,剩下的都是光秃秃的撂荒田。
由于这边肥料不足,所以耕地在种植一两季后,通常会撂荒一两年时间用来恢复地力。这种方式在后世的大农场里也经常使用,无论是化肥使用过多的板结田,还是地力不够的普通田,都可以通过撂荒的方式来恢复地力。
……从赤崁区政府出发向东,差不多40公里路程后就是丘陵区。而这里就离中央山脉不远了。
山区的土层下方是砾石层,所以丘陵区的耕地面积为零。或者说,在开发完平原中部适宜耕作的那几百万亩地之前,这里不会有人来种田。
那么既然如此,梁乐天他们跑来干什么呢?
丘陵区有水利工程。
中央山脉是台南所有溪河的发源地。而临近中央山脉的丘陵区湖泊改造工程,则是今年以来农业部的重点工程。
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是怎么拔高都不为过的。而一直以来农业部门和基建部门,包括之前的大办公室,在水利方面也是投入了相当多资源的。
关于水利,这还不仅仅是农业方面一家的问题。穿越众是在水利方面吃过大亏的——就在几个月之前,第一个非正常死亡的穿越者陈有光,死在了夏季的暴风雨中。
经过那件事之后,原本还算稳扎稳打的水利建设顿时提高了一挡速度。领略到17世纪原始风暴威力的穿越者们,迅速调集了大批人手和设备开始增修水利。
之前已经修好的农田干渠统统拓宽,之前只是清掏休整了河道的小溪小河统统加宽加深,像新港溪这种干流,基建总公司甚至调来了小型海底捞开始挖沙拓整。
在一系列农渠和溪河水利工程大肆开挖的同时,有关于彻底解决台南水利问题的中央山脉系列水库工程也被提上了议程。要知道,之前因为需要动用的资源太多,原本的大办公室是打算过两年再修建上游水库的。
而梁乐天他们今天来视察的,就是系列水库工程的前奏节目:丘陵区湖泊改造工程。
第320节 水利
如果单从辨识度来说,那么梁乐天和米硕这两个穿越者,大概是移民最熟悉的人了。
因为从明国来的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农民,这些人在一开始往往会被踢到农业或者基建行业去干活,所以他们经常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二位。
于是当电三轮从远处驶过来时,正在忙碌的工地上顿时就传起了消息:“蓝头骡子来啦!”
很快,得到消息的工头就从简易工棚里跑了出来。
工头姓张,四十来岁,是少见的懂数学的明国工匠,所以他来到大员后很快就当上了工头……平时顺便再补习初中几何。
这个职位已经算是建筑总公司的中层干部了,所以他肯定认识梁乐天和米硕。见到两位老大从蓝头铁骡子上下来,张工头急忙上前招呼:“梁大人,米大人,您二位来啦!里边请,里边请。”
梁乐天哼了一声后,一边对着前方眺望,一边问道:“老总在吗?”
葱翠苍绿的茫茫丘陵底部,几块镜子一般的大小湖泊点缀在天地间。大批的建筑工人正在湖泊之间的洼地上忙碌,突突作响的煤气铲车担当了改造自然的主力,每一铲下去就会有一辆人力车上被装满了土。
第435章
同类推荐:
偷奸御妹(高h)、
万人嫌摆烂后成了钓系美人、
肉文女主养成日志[快穿系统NPH]、
娇宠无边(高h父女)、
色情神豪系统让我养男人、
彩虹的尽头(西幻 1V1)、
温柔大美人的佛系快穿、
师傅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