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司马家各种没底线,正直的士人纷纷避世,拒绝司马家的征辟,清谈玄学之风越演越烈,脱离实际,清谈变成了空谈,社会风气空前浮躁,到处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其实魏晋时代各种学术非常活跃。
佛教就是在这个时期与华夏文明结合,尤其以敦煌、姑臧为最。
道教也是在此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太平道到五斗米教,演变为天师道。
马钧、刘徽、皇甫谧、裴秀、祖冲之、郦道元、葛洪等等,机械、医术、地理、天文、数学、水文、化学等等,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而这时代的儒学也没有固步自封,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很多士人都比较全能,嵇康、杜预、卫瓘、索靖、裴秀、张华等等,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
只要司马家的晋朝不是太拉胯,华夏文明会提前四百年进入一个新阶段。
可惜司马家不仅拉胯,还扯蛋……
“陛下,青营子弟去年在交州寻到优良稻种,今年试种成功,亩产提高一成!”赵阿七兴奋的提着一小麻袋稻谷进来。
“哦?”杨峥大喜。
投入这么多年,终于看到效果了。
这时代的良田,按照《史记·河渠书》、《食货志》记载,一亩可产粟三石八斗四升,也就是后世的两百八十一斤左右,南方稻谷亩产水稻两石半。
提高一成,看似不多,但架不住全国的基数大。
而且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想要提高人口,一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轻徭薄赋。
两者其实是相通的,减小他们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大,每日为生计奔波,自己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情生娃?
其实杨峥个人不太喜欢吃粟米,口感没有小麦和稻米好,主要是熬粥。
不过粟米的产量高,能储藏九年,米、麦最多五年,而且粟米还是战马的优良饲料,所以在北方成为主流。
亲卫打开麻袋,检查了一番才上呈给杨峥看。
稻谷比后世的更为细长,却没有后世的饱满。
这可能是没有各种化肥的缘故。
“南方耕作粗放,若是精耕,产量还会再有所提升。”散骑常侍王濬道。
“士治也知农事?”杨峥没去过南方,去过的最南边是汉中。
不过王濬的话为杨峥打开了一个思路,提高产量,优良稻种是一方面,耕种技术也是一方面,另外则是耕作的工具改良了。
关中地区的曲辕犁、堆肥法,还未推广到全国,很多地方还用的是石犁、木犁。
“诗经、管子、四民月令等典籍多有记述,臣早年游历荆襄所以知其一二。”从任何方面看,王濬才是真正的士人,能上阵,能通经史,又能治理一方。
杨峥心中暗暗思忖,益州刺史是张辅,他的长处是打击豪强,不畏强权,在蜀中这么多年,豪强被他治的服服帖帖,大量士族豪强为了避开他,主动迁至南中,这些人到了南中,奴役当地土人,圈地抢人,与当地土人互砍,忙的不亦乐乎,反而成了开发南中的先驱。
蜀中大治,四五年间,人口增加了四十多万!
除了百姓生养的,还有巴賨氐等族下山为民,高原上的羌人内附。
张辅这几年的政绩超过杨嚣、杨骏,位列第一。
这种人才留在蜀中不合适了,而且按照大秦规制,张辅要么调入中枢,为一部尚书,要么该任其他地方。
恰好,中原收入囊中,山东士族豪强虽然被剃了一波头,但依旧有很大的实力,正需要张辅这样的人去治一治。
治国就是人尽其用。
“朕升你为益州刺史,积蓄粮草,打造战船,为伐吴作准备!”
“臣领命!”
王濬为益州刺史,张辅为青州刺史,准备接手卫瓘了。
中原的坞堡拆除的差不多,没必要把大秦的尚书令留在那里。
第八百三十三章 富民
眼看着新年将近,杨峥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宴请军中将士,从普通的士卒,到军中大将,挤满了皇城,几乎所有伤残将士都被请来。
宴席从皇城堆到朱雀大街。
虽然人多,不过耗费并不多,按照军中传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没有丝竹管弦,没有歌女舞姬,气氛却异常热烈。
杨峥带着太子为伤残将士敬酒,嘘寒问暖,询问他们生活有无难处。
将士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有陛下赐给的土地,足够养活全家,还有闲钱招些仆役下人,这日子以前哪敢想?”
“那就好!那就好,朕不能让你们在战场上流了血,回来后又流泪!”
“哈哈,属下虽然不行了,但儿子孙子全是响当当的汉子,上马如飞,能挽三石强弓,将来还为陛下殿下征战!”
“那就一言为定!”雍凉之地自古出猛士,杨峥很高兴他们血管里的勇武没有消退。
宴会结束,杨峥还给每人赏下三十斤牛羊肉,一瓮酒,让他们能过个好年。
大秦什么都缺,缺钱缺粮缺人,唯独不缺牲畜。
四大牧场早已建成规模,随着管理的日趋完善,每年牲畜的出栏量也在增加。
而雍凉百姓除了耕种,家中还会养上猪羊、骡驴,有条件的,家中还有牛马。
关中的池塘、水渠也被利用起来,里面放养了鱼苗,到了年末,百姓能吃到鲜鱼。
第1087章
同类推荐:
偷奸御妹(高h)、
万人嫌摆烂后成了钓系美人、
肉文女主养成日志[快穿系统NPH]、
娇宠无边(高h父女)、
色情神豪系统让我养男人、
彩虹的尽头(西幻 1V1)、
温柔大美人的佛系快穿、
师傅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