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日月永在 第三百二十五章:发行铜票(上)

第三百二十五章:发行铜票(上)

    “第一批铜票户部计划发行总价为一亿两,视情况分不少于三次投入各省,官锭目前熔有八千万两作为中央银行的储备银,自西南、东南亚换取的铜金、纯金大约有五百万两,总体来说,中央储备金充足。”
    八月底,户部尚书夏元吉在小朝会上向朱允炆及内阁通报了即将开设的银行计划。
    可能也是这么多年过惯了富裕的日子,夏元吉张口就来的一亿两压根没没有吓到谨身殿里的众人,大家竟然还有还觉得,一亿两似乎也不多嘛。
    毕竟这笔总价值高达一亿两的铜票,光成本就在一千二百万两左右,虽然比计划的要少六百万,但也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了。
    “小了,格局小了。”
    一直默默听着的朱允炆开口道:“今年的税银还没收上来,中央就有八千万两的储备银,加上等值超过五千万两的金子,只印一亿两的铜票,实在是太保守了。”
    一亿两乍一听很多,但细算下来,均分到全大明百姓的脑袋上,一人也就均了一两多银子而已。
    一千多文钱的铜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多久、买多少东西?
    见朱允炆有些不太满意这个数字,夏元吉也就老实坐下,他只是说了户部的打算,至于皇帝有什么其他的想法,那就不归他管了。
    “今年税部有没有做过测算,今年的岁入大约能到多少。”
    说这话的时候,朱允炆看向了郁新,后者最近憔悴了不少,加上知道自己明年要退二线的事,精神头要差了不少。
    他最遗憾的,可能就是无法在致仕前,把头上的暂代两字拿下来。
    “税部的测算,大约是一亿八百万两左右。”
    五年计划截止年为建文十年,计划指标为一亿一千六百万两,而眼下不过建文八年,税部做出的测算已经逼近了这个数字,足可见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朱允炆还是小瞧了大明官僚集团的智慧和能力。
    “除了储备金银之外,这几年没有打过什么仗,各省的官仓也基本实满,粮食,也可以作为储备的一部分,给予银行印钞支持。”
    只要中央储备粮足够多,在眼下这个年代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毕竟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十五世纪的大明,到底还是粮食和衣服两大块。
    吃饱穿暖,就是盛世。
    “既然支持力度足够,就加印吧。”
    朱允炆颔首,下了指示:“第一批的一亿两不动,直接投放下去,而后加印两亿,一年内分批投入。”
    三个亿的现钱扔下去,大明的国内市场可就热起来了。
    “也不能光可着咱们国内的市场消化,通令各沿海转运使司,等银行开办之后,外国往来之商,必须与银行开办户头,换取我大明的官锭及铜票用于商业行为和居住、消费。”
    一个国家想要成为霸主国,绝对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实力上,控制经济体系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约翰牛统治时期,世界走的是英镑本位制,二战之后,美利坚成为与苏联并列的大国,但其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倒买倒卖,大发战争财的行为,成为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债主国,成功使得美元替代英镑,美元本位制成为世界主要经济流通货币。
    奠定了美利坚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眼下,朱允炆就要为奠定大明货币本位制而做好前期奠基的工作。
    眼下工艺不够纯熟,只能先印发铜票来使用,等将来工艺防伪技术取得进步,那么华元势必会诞生(以明这个国号来命名太难听了,明币......),而后,大明势力所辐射的国家,就会被朱允炆囊括进大明帝国体系当中,利用成本低廉的华元钞票通过贸易顺差行为攫取其他国家的金银。
    什么时候心情不好了,中央银行只需要印他个一百两百亿的钞票,除大明外所有的国家经济就会直接崩溃。
    虽然自己国家的经济也会受挫,但是没关系,中央储备库里的金银只要存的够多,朝廷出面完全可以扛下来,物价的通货膨胀由国家买单平抑,就算翻上一倍也能扛过去。
    但是其他的国家就要反民遍地,国亡政息了。
    “各省都有商号钱庄,基本都是各省的商会自行组建成立的,开办银行,要全面取消这些民间自发组织成立的钱庄。”
    别看是古代,大明民间也是有高利贷的,早几年打黑除恶的时候,各省清剿的青皮流氓,多数受雇于这些商会的钱庄,其职责就是负责要账。
    而钱庄本身鲜少承办储蓄业务,他们更喜欢放贷或者是抵当,因为只有这两个业务能赚到快钱。
    “民间只保存典当铺业务,所有承担放贷业务的钱庄一律取缔,各省的商人想要通商又不想带着几大车现银满天下跑的,可以将银子存进当地的银行,持储蓄凭证到外省直接兑换。”
    对这一点,大家倒是都有心理准备,既然朝廷准备出面建立银行,那么跟银行业务重叠的民间钱庄就必然要被取缔,皇帝在抓中央集权这一块从来没有客气过。
    “发行三个亿,那今年国库里剩的钱就有些多了。”
    这话打朱允炆嘴里一说,殿里的几个人都心领神会的笑起来,而朱棣的神色便兴奋了不少。
    什么事是最烧钱的?
    当然是打仗了!
    大炮一响、白银万两。
    再不打仗,火器局这几年生产的几百门大炮和那堆满好几处库房的炮弹可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臣为官那么多年,也看了那么多年的史书,古人常说兵者,国之凶,不能擅动。
    而眼下我大明,竟然为了去库存而不得不打仗,真真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啊。”
    夏元吉一开口就引起笑声一片,几个人都纷纷开口附和,毕竟历朝历代打仗那都是勒紧裤腰带,不到迫不得已没人愿意发动战争,要是遇到国库紧张的时候,那更是能不打就不打,生怕一场大败搞得国库当裤子。
    现在的大明可好,钱多到不知道往哪里花,反而主动去找烧钱的门路。
    “打仗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无非是把国库的钱花到个人手中而已。”
    朱允炆给内阁算了一笔账:“战端一开,物资的输送需要大量的民夫,用民夫就要支付工钱,马上要入冬了,老百姓也没有农活可干,正好征辟来赚点过年的银钱。
    虞衡司制造刀戈,火器局制造火炮都需要向民间购买生铁进行冶炼,这又是一笔刺激民间经济的开销。
    打仗就会有军赏和抚恤,这钱也就会花在卒武将士的身上,左右算下来,国家的钱不也还在咱们国家里吗。”
    用打仗来刺激国内经济繁荣,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和军火商的侵略思想。
    “钱扔在国库里又不能下崽,那就花出去,只要能打胜仗,那么这笔钱可以通过掠夺再拿回来,国库没有任何的损失,而民间又变的更加富有,一举两得不是吗。”
    众人都不得不承认皇帝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但这事的前置条件也很重要,那就是打胜仗。
    要是打一场大败,那就伤筋动骨了。
    “今年咱们国家在预算上,军费的比重已经从建文元年占比近五成到眼下不足两成,这说明咱们大明已经承平有段时间了。”
    朱允炆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军费占比低反而还不乐意,这****的思想太严重。
    “陛下说的也不无道理,既然决意要发行三个亿,那么多钱不用出去,成立银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作为总参谋长,朱棣这件事上第一个表态支持,他都快在南京待到身上生锈了,太平盛世固然可喜,但他的性子可不喜欢。
    “但是,打哪里?”
    环顾大明的四周,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
    “要么就打西北,灭察合台。要么继续支持开辟西南战场,争取早日将北德里灭掉,再掳他个百八十万劳奴回来修路建城,再不然,跨海东征打倭国。”
    西北、西南、正东,三个战场,就看怎么选了。
    “有道是战争为政治服务、政治为大局服务,这三个战场中,只有开辟西南战场才最符合这个前置条件。”
    说这话的不是朱允炆,反而是严震直,这倒是让朱允炆为之一愣。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这些早年前的迂腐文臣也养出了狼性的大局观,连这么有水平的话都能说出来。
    这话的原创好像就是自己这么个皇帝吧。
    看来平素里没少看《建文皇帝语录》,学习其中的讲话精神啊。
    “既然选好了对手,那各部门就着手准备吧,全力配合总参谋府制定作战计划,服务后勤。”
    见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朱允炆便果断下令道:“工部出一百艘海船,由闽浙水师护航,走海路自交趾海防港登陆卸大炮两百门、巨型火绳枪两百架、配足炮弹枪丸,命交趾布政使简定、都指挥使朱允熞接下后即刻输送至榜葛剌。
    命云南都指挥使马大军为帅,自接令日即刻组织西南六国成立第二次七国联军,整军二十万赴前线备战。
    命暹罗、金边两国筹措军粮供资大军,其一应支出待战后补偿。
    武库清点足够二十万大军所用兵器、铠甲,即刻走海运发出。”
    两百门大炮、两百架巨型火绳枪,二十万穿着精良制式铠甲的精兵。
    在这个时空,这是一支任何国家都无力抵抗的强大军力。
    谨身殿里所有人都已经把注意力放到了能取得多少战果上,而不是这场仗怎么打,能不能打赢。
    大明立国至今,还没打过败仗!


同类推荐: 偷奸御妹(高h)为所欲为(H)万人嫌摆烂后成了钓系美人肉文女主养成日志[快穿系统NPH]娇宠无边(高h父女)色情神豪系统让我养男人彩虹的尽头(西幻 1V1)温柔大美人的佛系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