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春柳湖上 第五节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发展前景

第五节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发展前景

    第五节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发展前景
    龙寿县又是“牛蛙”之乡。
    上世纪80年代,刘筠的甲鱼课题组在春柳湖采集野外甲鱼标本时,夏为清在湖滩听到牛蛙的鸣叫,感到很惊讶,便立即向自己的老师刘筠报告了这一新的发现。
    刘筠接到报告,既惊讶,又高兴。
    他内心对牛蛙寄托已久的梦想似乎看到了曙光。
    牛蛙本是古巴共和国的国宝,上世纪60年代,古巴共和国领导人卡斯特罗将20对牛蛙作为国礼赠送给我国家总理周恩来。为了给牛蛙找到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国务院派出高级别专家组,经多方考察,最终确定自然环境优美的龙寿县为牛蛙生长繁殖基地。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牛蛙自引进的那一刻开始,便风行开来,但始终没有揭开其生殖生理的面纱。到了上世纪70年代,牛蛙便销声匿迹。
    刘筠一直怀揣揭开牛蛙生殖生理面纱的梦想,但始终苦于找不到牛蛙活体。他自从来到春柳湖开展四大家鱼人工鱼苗孵化试验,就暗暗寻找牛蛙的踪迹。
    他听了夏为清的报告,便亲自来到现场探查真相,那种如同牛吼般的叫声,的确是牛蛙的鸣叫。刘筠认定这是上世纪60年代当地喂养牛蛙繁殖未成功,中断喂养后遗落野外的幸存者。
    他的判断得到了黄春江和春柳湖渔民的印证:这种牛吼般的叫声由来已久。
    他立即和黄春江共同研究捕捉幸存牛蛙的方案,并布置夏为清领着一帮人实施。几乎同时制订出了牛蛙人工繁殖的实验方案。
    刘筠和黄春江果断决定:将研究甲鱼人工繁殖与研究牛蛙人工繁殖在春柳湖同步推进。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筠带领他的弟子运用受精生物学、胚胎发育学理论,借春柳湖这块宝地,通过大量的实验,攻克了牛蛙在中国生态环境下科学繁殖的技术难关。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肩上挑着一担东西走路时,其速度反而要比徒手步行快得多。原因在于压力往往是动力的伴侣。在科学研究中,刘筠深深地感到自己肩负着这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早已晋升教授的刘筠没有那种功成名就的架子,依然一双草鞋深入春柳湖,将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了细胞工程育种领域。
    他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鱼类多倍体基因库种群,成功地培育出了三倍体鲫鱼,取名湘云鲫,和三倍体鲤鱼,取名湘云鲤。
    这一成果的取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与传统的鲫、鲤相比,湘云鲫、湘云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大的优势,且肉质鲜嫩、味道甘美。湘云鲫比普通鲫鱼的长速要快几倍,一条当年的鱼苗可长到0.5公斤;湘云鲤的长速比普通鲤鱼的长速快20—30%,当年的鱼苗可长到0.75公斤。
    受专家们器重的还在于湘云鲤、湘云鲫所特有的不育性。因为三倍体的湘云鲫、湘云鲤可以在春柳湖以外的任何水域放养而不会产生后代和干扰其他鱼类资源。
    除此之外,湘云鲫、湘云鲤有耐低温、低氧,抗病力强等优势。这项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和湖南省重点课题,1999年通过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验收,2001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具有年产2亿尾鱼苗的生产能力和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被列为国家五十项高科技产业化项目。鱼类“双骄”推广面积达250万亩。
    黄春江算过一笔账:我国现有淡水养殖面积7000多万亩。根据国家农业部指标,将现有优质鱼类仅占20%的比例提高到60%的比例,全国共需优质鱼苗达到百亿尾。如果以“双骄”取代现有的普通鲤、普通鲫20%计算,20亿尾鱼每年可新增产值20亿元,不仅可供应国内市场,出口创汇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罅隙,就能照亮整个世界。1995年9月,刘筠的“青鱼人工繁殖自行产卵技术”项目,成功解决了雌鱼排卵与雄鱼排精不同步的难题,与我国草、鲢、鳙三大家鱼人工繁殖自产卵受精技术并驾齐驱。
    刘筠和黄春江及其弟子们用自己的成果向世人宣告:
    中国四大家鱼的养殖已进入全部可人工繁殖的新纪元。
    这项科研成果获199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些重大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据有关部门对湖南省部分地区所做的统计,仅甲鱼的人工繁殖一项,1994年就增加产值4亿余元,新增利税5000万元以上。全国甲鱼年增产值不少于25亿元,年增利税不少于3亿元。
    成功,使刘筠逐渐成为世界公众注目的焦点。近十几年,刘筠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刊物《aquaculture》《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动物学研究》发表论文《草鱼卵子受精细胞学的研究》《草鱼人工繁殖试验的研究》等50多篇,出版专著《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
    他另与夏为清合著两本书。在教书育人方面,刘筠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在国内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也有不少在国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在研究雌青鱼与雄三角鲂的受精细胞学时,他首次发现鱼类远缘杂交具有受精细胞学过程,从而否定了国外一些专家认为鱼类远缘杂交异源精子只能起激活卵子限育的作用。这一理论被国际鱼类研究界称为“刘氏定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在鲫鲤杂交研究中,刘筠发现雄性部分可育,培育f1f10代,并培育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种群,首先推翻了国内外认为鲫鱼杂交f代雄性完全不育的观点。这些发现,对于澄清学术是非和发展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生殖生理与育种科学,具有重大意义。
    刘筠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后,又很快迈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列。成为中国著名鱼类繁殖生理学家,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内陆水产》编委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实验室(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主任,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水产学会理事长,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筠院士先后主持了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如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如他主持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鲤)的研究”等科研成果,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筠院士为我国鱼类和特种水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勤奋、执著和智慧的汗水,终能凝聚成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
    40多年里,刘筠不仅出色完成了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而且科研成果令人瞩目。他主持过的一系列国家和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先后有10项成果13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被人们誉为“获奖专家”。
    其中“草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及技术推广应用”1981年获湖南省政府一等奖,“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生殖生理研究”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鲫鲤杂交研究”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专著《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鲫(鲤)的研究”2001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获得国家水产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综合奖“科技兴湘奖”、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刘筠的成功有力证明,科研只有与实践相结合,与基层相结合,与黄春江这样的广大劳动者相结合,才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必将获得成功。


同类推荐: 【快穿】欢迎来到欲望世界爱欲如潮(1v1H)她的腰(死对头高h)窑子开张了明星梦九重草莓印辣妻束手就擒情色人间(脑洞向,粗口肉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