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觉得面对方征有些不好意思,但一段时间过去也抛诸脑后。他们还未曾认识到一个事实——如果每个人劳作的本领和产出都相同,就不可能出现贫富差距。不平等的确存在,一些人可以依靠别人生活,而一些人仍然需要劳作,才会产生阶级,最后演变为权力与统治。
在战乱的时代,权力阶级掌握着更多力量,往往意味着更多生存机会。诸多力量的碰撞,伴随鲜血与变迁。那些奴隶无形中,把自己推离了相对安全的领域。
方征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这个时代音讯不通,没有媒体,如果他想颁布什么规定,或是传达自己的思想,除了派人家家户户通告之外,只能在显眼处刻下“告示”。华族从前人少,家家户户通传没问题。但如今加上巴甸投降的战奴,人数接近了一万。
在方征暴躁重申了他对于祭祀的立场态度之后——可以自己保持信仰,在私下场合随意祭祀。但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觉得需要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个观点,于是指示记录下来,刻在青龙岭建造纪念碑的地标旁边的大石头上,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前提是,他们认识虞朝文字。大部分人其实看不懂。
所以在那石刻旁边,还有专门一个人,每天负责大声念诵传达碑刻上的文字。那人还会敲鼓,边敲边念,配成最简单的节奏和韵律。以前虞朝有专门给舜帝掌管音律的职官,叫做夔,也有人说他是一只牛,皮剥下来制成了鼓。无论如何,当鼓点响起,就是传达华族首领决议的标志时刻了。
在山海时代,人数最多的夏渚也只有二十万人。华族现在有了一万多人,而且生产力既高、战斗力也强,新生婴儿存活率也很高。方征相当于一下子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国家。问题凸显出来——其中大部分人互相不认识,而方征只能和极少的居民直接交流。这对他的管理来说是个极大考验。当然,这个问题也将同样困扰政治家们超过今后的四千年。
方征绞尽脑汁,他先是规划了一片固定的交易场所——那里很快人多起来,成为后来城池的中心。然后方征把行政职能部门迁移过去,方便大部分人办事情。但凡有田亩、婚姻、诉讼、灾害等事宜,都能很快在那里得到服务和帮助。
从前华族的百姓把财产存入冰夷的内腔。现在人数多了。方征担心冰夷存不过来,就废除了这项规定,让百姓自己储存私有财产。反正华族内部相对安全稳定,方征现在也没有发展开银行搞金融的打算。冰夷只负责保存“国库”里的珍贵宝物,和方征收上来维持军队等职能部门的财产,还有一些备用武器。
每天都有斥探带来巴甸涝灾的消息。最新的一个斥探带回了一把被水浸泡透的泥土——来自于国都修陵内部。方征奖励了那个斥探,把泥浆呈在陶罐里仔细观察,属下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对着一堆烂泥巴看半天。
“最早的城市和国家都出现在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方征喃喃说着他们听不懂的话,“泥浆能带给我们很多信息。”
方征让泥浆从指缝里漏下去,道:“泥土是黑色的,很肥沃,吸了那么多水分,还是没有全散。有土就可以种植,巴甸王域就仍然能抵抗。他们的资源环境真好啊。怪不得能养那么多蛇。虽然蛇现在没了,倒相当于帮他们节省了许多口粮。”
这一句所有人倒是听懂了,焦附和道:“巴甸气候温暖,不需要越冬,一年四季都有食物。”。
方征的手转着那个陶罐:“可是,他们没有陶。”
就算巴甸上层能使用陶器,平民百姓也用不起。巴甸气候潮湿,他们的冶炼技术不如虞夷、制陶水准不如祖姜。巴甸都城的宫殿主要采用大量的石料,每块大石头都靠奴隶从山里一点点开凿再运送。
“陶器,不是为了装饰。”方征点在陶罐上,“祖姜常踞昆仑山巅,资源匮乏。有陶罐才能大量储存食物。在干燥寒冷地窖内,能放置很久。巴甸刚好相反。”
——他们不需要储存食物,他们也存不住。
方征道:“继续等,继续困。他们的后勤系统必会崩溃,因为如今,他们无法对抗的不止洪水——”
还有缺粮和疾病。很快,修陵内的食物就会吃光,洪水阻隔了他们外出捕猎的可能性,哪怕收得上来当季的水稻和菽,也无法储存多久,不吃完就会腐烂,带来大量的细菌。
方征的下属们听得又惊又喜,然而方征没有给他们称颂拍马的机会,而是让他们讨论明天五十名禺强营战士到来的“欢迎布置”。
一定要表面上做足姿态,但又要有周全的防备措施。方征之前让他们都提出不同意见,越听他们的方案越烦躁,一个个怎么那么不省心。
“猛兽开道?这是欢迎吗?!”
“百姓在湖边围观,要是他们忽然爆起伤人怎么办!?”
“抓起来限制自由!?这样虞夷国君不正好有了开战理由!?”
“在青龙岭的哨岗边搭个宾屋不准进来?是不是还要白吃白喝喂这些战争机器?”
方征只觉得耳朵发鸣,胸闷气短。他最后轰走了所有人,让他们过会儿再来并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等所有人走之后,方征实在控制不住,眼前一黑任由自己载道在大厅的沙盘图旁边。大热的六月,他浑身冒汗,眼皮又重又涩,四肢就像灌了铅。
第331页
同类推荐:
【快穿】欢迎来到欲望世界、
爱欲如潮(1v1H)、
她的腰(死对头高h)、
窑子开张了、
草莓印、
辣妻束手就擒、
情色人间(脑洞向,粗口肉短篇)、
人类消失之后(nph人外)、